英美文明的兴起:从《大宪章》到21世纪
英美文明的兴起
从《大宪章》到21世纪
文:先知书店汇编
1776年7月4日,大陆会议在费城通过《独立宣言》,美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,正式走上历史舞台。
这一标志性事件,不仅是美国文明兴起的开端,也是人类追求自由与平等的里程碑,因为《独立宣言》开宗明义:“人人生而平等,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,其中包括生命权、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。”
如何才能真正获得“自由与平等”?如何才能跳出“专制政体所带来的历史周期”?
英美文明近百年的历史,给了我们最完美的解答。
▍从边陲小岛到大不列颠
最早驯化统治者的是英国。
11世纪,征服者威廉建立了诺曼底王朝,王权非常强大,不仅长期与英国人民处干对立地位,而且与盎格鲁·撒克逊贵族也是互相对立的。
国王经常横征暴敛,对民众征收高额的赋税,还不断没收贵族的土地。引发全国上下的普遍不满。
终于,在1215年,英国的贵族共同联合起来,逼迫国王签下了《大宪章》。第一次把法律的项圈成功地套到了国王的颈上。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和大多数地方,法律是统治者驯化百姓的武器,这一次,法律成了驯化统治者的武器。
▲ 《大宪章》(点击图片,深入了解它对英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)
英国在之后的400年内,渐进式地一点点限制国王的权力,直到1688年,英国的辉格党与托利党发动宫廷政变,邀请在海外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,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,以此为对价,让二人签下了《王位继承法》、《权利请愿书》、《人身保护法》等针对王权的法律条款,使得君王从此再也难以“犯下作乱”。
至此,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驯化统治者的国家诞生了。
▲ 英国限政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政治形态——杨小凯(点击图片,获取杨小凯更多的真知灼见)
此后,英国议会不断完善代议制,通过议会立法来制约王室权力,在贵族和大商人的主导下,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:
王室的财政与国家财政分离,英国的政党不能从事营利事业;企业可以自动注册,不需政府事先批准,民间从事国际贸易不需要经过国家特许;以“风能进,雨能进,国王不能进”的精神保护个人财产权,等等,王室受到限制,被称为“王在法下”。
▲风能进,雨能进,国王不能进(点击图片,即可一键了解保护私产的经济学、政治学意义)
此后,英国的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,在英国加入大西洋贸易后,与英国王室有关系的大型国有贸易公司不断减少,而大量与王室无关,没有特权的私人贸易公司从大西洋贸易中大发横财。
在这个过程中,新兴的财富阶层比旧有的土地贵族有更大的影响力,社会中的新富群体不再是固定的等级,社会各阶层有了很大的流动性。随着社会流动性变强,各种思想、各种创新发明不断涌现。因此,工业革命也率先在英国爆发。
最终,英国也在18世纪从一个边陲小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。
▍从詹姆斯敦到美利坚合众国
第二个成功驯化统治者的国家,是美国。
1607 年5 月24 日,105 名英国人来到美国弗吉尼亚州,建立詹姆斯敦,从此开始了美国的历史。1776年7月4日,大陆会议在费城通过《独立宣言》,美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,正式走上历史舞台。
▲扫码一键了解美国限政的精髓
1787年,美国召开制宪会议,并通过了《美国联邦宪法》,完美践行了孟德斯鸠“三权分立”的限政原则——行政权、立法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;
马歇尔大法官的抗争,首次使司法权与行政权、立法权居于同等地位;
至于制约中央权力的地方自治,甚至比美国的历史更加久远——各邦(state,常译为“州”)在创立之初,就已经是民众合法持枪的独立国家了。
这些分权、法治措施,都致力于防范强大的政府。在这套体制之下,政府处于“法无许可皆不可”的地位,而民众则是“法无许可皆可”——美国法律对个人自由的保障,是其他任何国家(包括英国)无法比拟的。
让美国政治成为一种多中心、网状的权力结构,保证美国既免于多数人的暴政,也免于少数人的独裁。
大多数人误以为,美国的制度是国父们精心设计出来的,但实际上,这些看起来非常新的制度,无一不是建立在早已有之的文明根基之上。
拉塞尔·柯克在《美国秩序的根基》一书中,将美国立国的秩序根基追溯到耶路撒冷、雅典、罗马、伦敦这四座城市:
· 基督教信仰源自耶路撒冷,国父把上帝的意图——“从压迫和奴役中获得自由”变成了现实,基督教新教从此成为美国文明的底色。
· 乔治·华盛顿在权力顶峰,拒绝黄袍加身的治国范本,来源于雅典的梭伦——为国立法,缔造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联邦共和制的民主国家。
· 共和政体的宝贵经验源于罗马——个人的权力、少数人的权力,和多数人的权力,都必须被分立与制衡。
· 丰厚的自由传统来源于伦敦——财产权、大宪章、代议制等现代文明的基本制度,在美国立国之初就得以确立。
在美国宪法的框架下,政府不断完善了法律制度,对私人财产权、技术专利等进行了保护。此后,美国经济进化出了更加复杂的分工和更大的市场规模,最终从一个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。
二战后,美国成为了西方自由世界的领袖,并带领资本主义阵营打赢了冷战。从此,便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。
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一次演讲时说:“人类千万年的历史,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,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,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,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,实现了用民主的方式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。”
▍英美成功的历史经验
最接近诺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在研究英美历史后,总结出了,英美两国的成功,其根源在于:
首先,是观念现行,在英国,保守主义观念占据了主流地位,所以才有了“光荣革命”这样的渐进式的改革,从而打破了“革命——暴君——再革命”的历史循环。而在美国,对上帝的信仰,以及孟德斯鸠、洛克为代表的启蒙思想,成为美国立法和有限政府的思想基石。
其次,是制度转型先行,建立有限政府,再发展经济。政治秩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像高速公路网与汽车的关系,没有高速公路网,汽车越多反而可能越没有效率。
最后,由于“限政”机制,使政府对限政秩序的承诺变得可信。因而政府对财产的尊重和保护成为可信承诺,寻租行为受到限制,英美一跃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。
▍中国学习西方的艰辛历程
虽然,中华文明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,却始终难以跳出“天下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的历史周期律。
更不幸的是,1911年清王朝覆灭,中国第一次彻底打开国门,真正“开眼看世界”时,能接触的,几乎都是令西方文明陷入危机的东西:民族主义、激进主义和乌托邦主义。
很快,中国被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的激进主义所感染;被德国、日本后来居上的国家复兴所鼓舞;被苏俄改天换地的乌托邦主义所诱惑,并逐一模仿和学习。最终,错误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。
在经历过惨痛的历史洗礼之后,1980年代之后,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。
开放后的中国,再一次踏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,随着学习的深入,中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。此时,该如何学习西方的争论也随之展开。
马立诚在《中国最近四十年社会思潮》一书中写道,左派、民族主义者们认为,中国不应该再继续学习西方,当下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,都是由市场经济、跨国公司和盲目学习西方所带来的。他们鼓吹“中国奇迹”,拒绝制度转型,并大力宣扬“中国模式”。
而自由主义者们认为,当下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,都是由于学习西方不彻底造成的,由于没有制度转型,没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,导致国家机会主义猖獗,既得利益集团开始瓜分社会财富,导致贫富差距拉大。他们主张,深入学习英美的“限政模式”,保护私有产权,发展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。
▲识别二维码,购买马立诚老师签名绝版《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》
就在历史转折的十字路口,杨小凯在深入研究英美文明史,以及大量后发国家经济史后,一针见血地提出:“国家进步没有捷径,任何后发国家,一定要先做个学习成功制度的好学生,在考试未及格前,一个坏学生是没有资格讲制度创新的。”
“如果不改变错误的观念,拒绝制度转型,那么技术带来的高速增长只是饮鸩止渴,它会形成国家机会主义的路径依赖......这将是一种致命的诅咒!”
可惜的是,杨小凯的观点在当时根本无人问津,甚至屡屡遭到打压,当他回武汉大学讲学时,甚至被限制人身自由,并遭到了监视。他不得不移居澳洲。
据妻子吴小娟回忆,杨小凯在澳洲的最后几年,总是抱着电视痛哭,因为他经常梦见中国在打仗。
▲杨小凯生前照片。(点击图片,即可一键收藏杨小凯晚年对中国转型的思考)
2004年,杨小凯罹患癌症去世。
然而历史并没有终结,所谓奇迹也没有发生。当下中国正遭到前所未有之大变局,杨小凯20年前关于国家转型的思想观念,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和讨论;他的“后发劣势”理论也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。
历史已经无法假设,正如苦难的中国总是错过的一个个选择与机遇。世间已无杨小凯,一直苦苦追赶世界脚步而不得的中国,在不经意间,失去了一位具有世界声誉的思想者,失去了“以最深刻的思想跳出历史循环”的契机:
▍延伸阅读: